鑒定評估,對是否達到預設標準和規定的評估。如是否達到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,是否達到相應標準等。
目前,學術界對陶與瓷的具體定義尚有一個完全統的說法,盡管有好多指標可以用來區別陶器與瓷器,但對從以下幾方面
?1、在器物的胎料上:陶器用土做胎,瓷器用瓷土做胎,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嶺土,并含有長石、石英石和莫來
石,含三氧化鋁高,含二氧化鐵低。經過高溫燒成之后,胎質呈白色,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,胎體吸水率不足1%
或不吸水。陶胎則質地粗松,有一定的吸水性,敲擊之,聲音不清脆
2、在燒溫上:瓷器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度上的高溫焙燒,才具備瓷器的物理性能,胎質變得硬結致密,擊
之發出清脆的金石聲。各地瓷土不同,燒成溫度也有差異,但基本上要達到1200度以上才燒結。陶器的燒溫一般
比較低,在800度到1000度之間,如溫度過高,陶胎會軟化變形
3、在器物表面上:瓷器表面都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,釉胎結合牢固,厚薄均勻。陶器一般不施釉,在少數施釉
的種類中(如唐三彩和漢代低溫釉陶等),陶器上施的都是低溫釉(即在低溫下燒成的,低于1200度)含鉛量高,這與
瓷器面的玻璃質釉是不同的。